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房产家居 > 焦点 > 正文
世界观热点:城市节水大走访、深调研之上海篇:上海推动节水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2023-04-14 10:04:51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河南热线

  编者按: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建成130个国家节水型城市,这些城市在构建健康城市水循环、提高城市用水效率、健全城市节水管理机制、推进各类节水示范载体建设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为进一步发挥国家节水型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城市绿色发展,自2022年以来,新华网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发起以“城市节水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全国节水城市采访活动,通过大走访、深调研,对部分城市节水做法、节水成效进行了融媒体报道。

  新华网北京4月14日电(记者 王日晨 张欣然)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要素。近年来,上海市持续巩固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坚持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大力实施国家和本市节水行动,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逐步完善政府推动、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从“十三五”时期开始,上海市探索节水工作的社会化,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改造路径,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认识、凝聚和运用节水工作的力量。


(相关资料图)

上海市供水安全保障监管系统

  怎么节约、如何落实、成效几何?近日,上海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桂轶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上海在节水型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有益成果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和节水“双管齐下”,夯实节水型城市建设基础;二是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数字化改造让节水更“智慧”;三是人人为节水代言,节水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上海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桂轶

 生产和节水“双管齐下”

  在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很多生产规模大的大用水户。它们是重要的用水单元,做好节水工作意义重大。

  “很多大型企业的内部用水管理跟节水工作,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后,由过去传统的‘人找事’逐步朝‘事找人’的管理模式转变。”桂轶以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为例,在建厂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节约用水工作。比如建设中水回用、串联用水等回收水系统;同时不断探索挖掘节水潜力,比如制备超纯水过程中发现新增检测水质的仪表消耗的水不少,在确保水质的前提下,将新设仪表的排水管道改为回收管道,减少不必要的排水,这样每年仪表水可新增回收4624立方米,大大提升用水效率。

  同为大用水户的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近几年来一直在提质增效、技术创新、管理上等级上下功夫,将市场、成本、效率、效益、创新、竞争力等作为关注点,推动各个部门加强节能节水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诸如华力微电子、仪电显示这样的大用水户全上海市有一百五十多家,中小用水户更是数不胜数。对此,桂轶说,“我们始终坚持节水是为生产服务的,把节水工作作为改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的一个要素。规范和提升用水户的节水管理水平,破解企业生产量和用水量之间的供需矛盾,激发企业节水动力,是上海节水行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城市节水工作的成效,最终落脚点还是具体的企业、单位,好的榜样可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目前上海累计已建成5000余个节水型载体,其中节水型企业465家,节水型工业园区30家;7家公共机构、2家工业企业、3项用水产品评为国家级水效领跑者;钢铁、造纸、石油炼制、火力发电、纺织染整、食品六大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率100%;化工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率约96%,持续推动整座城市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

  节水工作还要坚持“两手发力”。上海近年来摸索实践的合同节水管理模式,便是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的最好体现。该模式依据“市场主导、政府指导”的原则,主要采用用水费用托管型及节水效果保证型2种模式,以开发建设智慧节水管理系统为核心,同时结合管网改造、节水设施改造、非常规水源利用、节水宣传、节水制度建设等工作,实现单位用水精细化管理目的。

  桂轶表示,这种以经验化的传统节水管理与高效智能的现代化节水管理相融合的上海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用水单位节水工作的积极性,从过去被动节水的局面,转变为“我要节水”的主动作为;在帮助用水单位取得节水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专业化服务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节水动力,精准落实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对推动节水工作社会化,汇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节水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上海开始迈入“节水3.0”阶段,在节水管理工作中逐步引入探索数据整合、智慧平台建设、智能算法应用等现代信息科技,实现科学精准节水,让节水更“智慧”,让用户用水更加明白,有据可循。截至2022年,上海市开展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近200个,年节水量约280万立方米。

复旦大学总务处副处长王安华复旦大学光华楼智能化集中式纳滤直饮水设备

  在此背景下,复旦大学及时跟进并试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近几年尽管学校人数和建筑面积一直在增加,而用水量确在下降,取得不错的效果。“节水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会给予学校一些技术指导和资金补贴。学校方面,我们有一些做绿色节能节水研究的专家学者,反过来可以提供支持,形成双方互动的良好氛围。”谈及政府与学校如何更好地实现联动和协同配合,复旦大学总务处副处长王安华认为,在依靠政府的同时,学校也积极配合,双方共同营造节能用水的环境。

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雅菁

  在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雅菁看来,政府在指导企业整体节水方向和先进理念上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同时,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和提炼方式方法,并形成行业内可复制方案,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形成产品和标准。此外,政府通过优秀企业评选,贯标等活动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传导到更多的企业,并结合各项支持措施,引导企业以新理念新技术改进节能节水效率。

  人人为节水代言

  节水工作重在宣传,要提升群众节水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桂轶强调,实施节水行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节水治理新格局,每一位上海市民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据了解,上海市每年围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主题,走进社区、学校、(机关)单位、企业等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节水宣传志愿活动,交流日常遇到的供水节水问题,分享工作生活中点滴节水的做法经验。

  在学校方面,复旦大学十分重视节水宣传教育。“在节水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做技术改造,还要做好宣传。在校园中向师生员工去宣传节水理念,营造全民节水的氛围。尤其是在每年的世界水日,我们都会重点的来推广节水活动。”王安华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加强节水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师生节水意识。

  在企业端,上海仪电每年会组织多渠道节能节水宣传,推广节能小常识,营造氛围,进一步增员工以及社会人员对节能的意识;在公共用水区域内张贴“节约用水”牌,张贴节水海报,悬挂节水横幅,使节水工作深入人心,树立节水意识,自觉规范用水行为。另外,在用电用水高峰季节,策划主题活动宣传、呼吁大家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节约能源、爱护地球、维护生态。

  “如今市民朋友们都普遍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节水意识体现在生活中方方面面。”桂轶说,在与广大市民朋友的交流过程中,节水工作者也都学到不少节水知识,获益匪浅。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良善之治

  海绵城市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城市节水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城市节水工作的系统性,强化用水总量、用水定额、用水效率控制,落实节水减排、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构建自然健康水循环系统。到2025年,全国城市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城市节水制度进一步健全。

  作为在2016年就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多年来上海市通过扩大试点,各区结合实际,以点带面,因地制宜,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上海市节水型社会(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提升雨水资源涵养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集思广益、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行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应该以人为本,问需于民、回馈于民。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政府部门之间分工协作,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最终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一个主体。”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表示,海绵城市成功与否应以市民满意度作为最终标准,让市民充分感受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河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成效。他指出,下一步上海还要深化理念认识,同时对规划、机制、管控和标准等方面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全市域推广,全过程管控,全社会参与”的海绵城市建设新格局。

  展望未来,桂轶表示,为进一步巩固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果,新时期上海城市节水工作将持续推动节水工作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坚持共建是基础,共治是关键,共享是根本。夯实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社会化基础,加强有法可依、依法而行的法制化保障,依托智慧节水、科技赋能的智能化路径。强化科学理念方式和人才的专业化手段,有机协调融合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构建上海“共建共治共享”的节水工作良善之治。

责任编辑:hN_1427
    独家